close
2010/1/6(三)
沈可尚導演「賽鴿風雲」播放與座談
 
這是繼三個月前與楊力州導演的座談後,再次重新思考自己喜歡電影跟攝影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今天的座談會,看了沈可尚導演帶來的「賽鴿風雲」(http://eforu.com.tw/www/literature/human_directer05.htm )
播放一開始,就察覺到這部片的步調、旁白都很國家地理頻道,這樣的拍攝方式或許比較適合我們這個計劃的影片所需要的一種內化式的拍攝剪輯方式。
如何去考證數據,妥善的應用動畫、數據、旁白、音樂在一個恰如其份的點,而不流於感性或理性過多的窠臼。
然後,再兼以國家地理頻道對觀眾聚焦及忍受度等的調查和專門經驗,讓這部片時時充滿hook,讓人想繼續看下去,這就是導演說的,電影與電視紀錄片的差別就是讓觀眾不捨得轉台。
不過導演堅持不在這部片中放進太多個人的意識型態,如賭博與賽鴿的關係等,這一點我對沈導演很佩服,要在大鯨魚面前堅持自己的決定是困難的。
Q&A
一、那他怎麼說服國家地理頻道的呢? 為什麼要拍這個題目,為什麼它值得拍。他選擇賽鴿為主題的理由是:
1.全球都在舉行的活動。
2.競爭的感覺引起觀者興趣。
3.台灣獨一無二的產業。
二、這個題目的故事性在那呢:
1.      人對動物的情感。
2.      人對金錢的慾望。
3.      半禁忌的神秘話題都等是所有人類的共通性。
三、要如何創造影片的可看性呢?
1.拍攝的焦點要很清楚。
2.說故事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3.觀眾承受度,幾分鐘要有hook。
4.建立角色:從人到鴿子。
5.用動畫去解釋複雜的賽制。
6.每九個鏡頭就有一個數字,因為數字可以說服人。
四、舉hook的例子:觀眾期待的是競爭,所以找人來補拍其他的競爭對手。每一段的旁白都是告訴你「比賽」的進度及數字來說明比賽。每一場的旁白都是一個脈絡。被擄鴿這件事只用了一次,就是13那一次來塑造。
五、拍攝的過程: 田野調查→每一段落我要講什麼,要怎麼拍。→Daily Report 拍攝日程及進度紀錄:回報每天的進程。→拍攝規劃:什麼東西適合用實際拍攝,什麼東西要用訪談,什麼東西要動畫,什麼要搭場拍攝,訂好每一段拍攝的目的。→逼自己用戲劇上的說法去講一個枯燥的東西。找會增加戲劇性的東西。
六、拍攝剪輯計劃重點:塑造賽鴿的傳奇性,競速選手的打造,鴿子的血統、鴿眼辨識。
七、剪接角本:定時要講什麼內容。(共121場) 250鐘頭的素材只剪了47分鐘。
八、對白及說法的內容:有效率的時間內說明東西。旁白稿的撰寫很重要。可以塑造觀眾的情緒。
九『決定焦點,用減法去剪輯。』
 
記得幾年前看過「鬼印」及「神的孩子」 (http://soap-shiao.myweb.hinet.net/lamb/lamb_index2/index.html )的報導,那時候覺得台藝大的學生拍的東西好有趣,這次見過沈導演,知道他不斷的在嘗試不同的可能,不管是拍攝的手法或是影片及預算還有企劃的能力,這些都再再的提升及印證了自我的能力。
與沈導演閒聊,他說Hang on there.堅持在自己喜歡的事,慢慢的就會有轉化跟進展,不要怕沒錢,自然而然的就會有方向。
記得有一句話『生命自然會找到他自己的出路』就是這個意思吧。

<與沈可尚導演合照>
 
<與楊力州導演合照>
 

=====================================================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剪輯協會資料: http://www.eforu.com.tw/www/literature/human_directer05.htm
《賽鴿風雲》---- 沈可尚導演你都是怎麼認識台灣?試試透過鴿眼吧
本片榮獲台灣2006年第四十一屆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播(演)獎
採訪、撰稿:王惠婷 96.01.15
為了訓練牠們,賽鴿人蔡先生特意在每個鴿巢旁邊放了一隻母鴿,想要增強他們歸巢的動力。效果似乎不錯,但似乎也帶來爭風吃醋的場面,總有不甘寂寞的公鴿互相叫囂。倒是最被看好的牠,總是溫柔的守著伴侶。但那一天,牠卻沒有回來,這時蔡先生接到了一通電話……
-------------------------------------------------------------------------------------------------------
一個為理想前進,年輕卻成穩的自由影視工作者 - 沈可尚。當金鐘獎頒獎人唸出他的名字時,錯愕的他在上台前的幾十秒腦中只有不斷的浮現合作過的夥伴們,除了開心,他迫不及待的想將這份榮耀獻給所有參與的人們,因為沒有這些人就沒有這部片,感恩的他只想著要好好的謝謝他們。
對音樂以及美術有著濃厚興趣的他,其實一開始並非想朝影視界發展,而是在重考了兩次以後透過友人介紹才注意到「電影系」這門科系。愛看電影的他因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找到目標後的他開始積極準備,並如願考上台灣藝術學院電影系,從此展開了他的電影生涯。充滿抱負的他在大一進入當時校風仍然封閉的台藝時,心中感到一絲擔憂,因為他想要的更多。所以大二當上電影學會會長時,便創辦了「第一屆電影獨立紀念週 ─ 學生暨獨立製片影展」並將原本只在系內舉行的「金獅獎」擴大舉辦。在學習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原則,他認為大學學的應該是觀念和整體性,因此他努力讓自己多方接觸,幾乎擔任過所有職務,他就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
畢業後,在理想世界中混了兩年的沈可尚,正式開始以導演及攝影師的身分投入業界。這幾年間,他已經慢慢找出可以同時讓他謀生又能不扼殺自己的創作意圖的生活方式。2004年一月,國家地理頻道與行政院新聞局共同舉辦「綻放真台灣」紀錄片甄選活動,以「賽鴿傳奇」企畫書獲選的沈可尚,也就此投入賽鴿世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
台灣其實有非常多的題材,而他感興趣的也很多,但什麼題材是可以引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共鳴?沈可尚思索著。他決定了賽鴿,第一,因為它夠普遍,容易貼近生活,更足以代表台灣;第二,因為它是一種競賽,比賽就是有準備、有過程、有結果,然後結果會再影響下去的活動,沒有人不愛看比賽。鴿子,一個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的,大家也很熟悉的動物;賽鴿,一個全球三十幾個國家都共同投入且金額龐大的運動,在台灣卻沒有任何正式的紀錄。為什麼?這激起了沈可尚的好奇心,他想一探究竟。在進一步的追查之下,他發現賽鴿是有著極嚴謹又複雜的制度的一種活動,此外,在過去負面報導的影響下,賽鴿人們都不願合作、曝光。越是深入了解,沈可尚越是明白不曾有相關紀錄片是其來有自。幸運的是,一位攝影朋友為他介紹住在大林的養鴿人蔡豐吉先生,在強力的遊說下,蔡豐吉先生成為了這次紀錄片的主要贊助者。沈可尚回想時驚訝的發現,從打第一通電話起到這個階段,竟已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
 為了方便拍攝,沈可尚與兩位夥伴在鴿舍旁租了一間透天厝。由於低估了拍攝的困難度,沈可尚不得已必須壓低人資成本以確保拍攝品質,當時的他窮到快繳不出在台北的房租,所幸當地的朋友都非常熱情,給予他許許多多的幫助。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沈可尚都處於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不單是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更有許多複雜的因素必須加以考慮,自我要求頗高的他每分每秒都不斷的在思考著適合的詮釋方式。為了了解國家地理頻道的思考模式,他每天不停的觀看它的節目,由於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節目,因此不能像台灣拍紀錄片僅憑藉個人觀感的方式去做,很多細節都必須詳細交代,需要更多更豐富的素材去解釋它。所他不斷的重複著拍攝、寫日記、思考、再繼續拍攝的循環,直到告一段落時,他仍不知道整部片會怎麼呈現,只知道他已經蒐集大部分可能需要的素材了。
 國家地理頻道雖會派人前來協助,但基本上並不干預拍攝的方式以及進度。直到進入後製階段,才有較頻繁的互動。那時候的工作模式是,當灌完圖後沈可尚將初步的腳本勾勒出來,然後開始溝通,接著看一些素材,然後去剪。剪完後寄給華盛頓D.C.和新加坡,有意見就再討論再剪。但雙方的溝通,碰上了一個難題,由於這涉及了龐大的金錢操作,因此國家地理頻道的人員認為將它形容成一個「貪婪」的活動才足以吸引觀眾。然而沈可尚並不希望用這種方式表現,當初他去拍片時曾經對人們承諾絕對不在片中表現出任何負面的形象,他會客觀的描述,但絕不用情緒性的字眼,雙方迥然不同的意見,讓溝通出現了障礙。經過許多次的協調,他們達成了一項共識,用「數字」來說話!他不加以評判,單純的利用可考證的數據來表達相關的資訊,例如這是多少錢的運動?贏多少?輸多少?鴿子時速飛多少?飛多遠?不僅可以清楚的讓觀眾吸收這些資訊,也可以達到雙方的要求。
  剪接花了他很長的時間,沈可尚一共剪出了11個版本,後來他發現當一部片子講太多東西時,就會變得不夠強而有力。電視觀眾不比電影觀眾,會有耐心慢慢咀嚼你的東西,如果無法在10秒鐘內吸引觀眾的目光,你就失去他了。因此你必須要給觀眾一個既明確且吸引人的東西,並要懂得在廣告前吊觀眾的胃口,才有可能讓他們將整部影片看完。一開始的時候,沈可尚不斷的思考如何將影片的呈現方式表現得更完滿,因為他覺得藝術並不應該只有一種表達方式,歷經一、兩個禮拜的討論,他決定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表現。然而國家地理頻道有一項規定卻讓沈可尚叫苦連連,那就是「考證」。由於台灣的拍片方式較為自由,因此讓大家一時之間無法適應國家地理頻道的嚴謹,他們要求所有在片中呈現的觀點都必須有三個獨立的來源加以佐證,因為觀眾會透過這部片加以吸收,所以他們強調精確,他們不容許有任何的不實出現在片中,雖然會增加作業上的麻煩,但這也是他們建立專業的方式。沈可尚笑說,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最令沈可尚難忘的就是兩次瀕臨死亡的危險經驗。一次是在海上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漂流。為了不打擾賽鴿,大部分鏡頭都是在旁邊靜靜的拍,但是這樣的畫面不夠魅力,因此為了捕捉鴿子飛翔的鏡頭,沈可尚租了輕航機請攝影師從空中拍攝,自己則和兩位夥伴以及兩百多隻鴿子由船老大駕著小舢舨出海。沒想到突然下起雨來,由於無法拍攝輕航機只好返航,沈可尚也掉頭回去。怎知雨越下越大,視野變的極差,竟然開錯了方向。雖然有遇到漁船指引,但是碰到的卻是大陸漁船,反而越離越遠,最可怕的是,到下午兩三點時油都用完了。
 四個又濕又冷又餓的的人,恐慌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任其在海上漂流。好在跟著輕航機回到岸上的攝影師,等了許久仍不見大伙蹤影,便發現情況不對,趕緊連絡海巡署。海巡署出動了四艘船去搜尋,終於在晚上九點多的時候發現了他們,四個人已經有兩個不支倒下了,只剩下沈可尚和傳老大勉強撐著。 從早上六點多出發到晚上十點多被發現,整整十幾個小時都在海上漂流的沈可尚一等人,在保住性命後的好幾天都無法拍片。另一次也是挺驚險的,當時是在大船上取鏡頭,人手一台攝影機,誰知天候極其不佳,九級浪將整艘船翻來覆去的,剛好在船要轉向時,大浪和船轉向的作用力將沈可尚整個人拋起來,手上仍拿著攝影機的他,赫然發現自己已經離開圍欄的保護,眼見底下就是可怖的大海,說時遲那時快,剛好站在他身旁的大副伸手一抓,一把將他拉回船上,他才保住了性命。
沈可尚用生命拍片,但並不希望因為拍片而失去生命,因為他希望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創造自己的可能性。在大多數人都大嘆影視環境不佳的現在,沈可尚認為只要有方法,有好的故事,並懂的自我推銷,這並不是難題,多變的環境反而是成長的契機。「態度」,是很重要的基本因素,正確的態度才能自我提升,一昧的怨天尤人,只會原地踏步。所以對於現在的校園新人,他中肯的建議是,好好的寫好一個故事,然後想好要用什麼風格去表現,並且盡可能用精密且出人意表的方式去拍它;將一個小東西經營的完整,遠遠勝過用不完整的思考去經營一個很大的東西。生活是最重要的創作來源,而不是坐在咖啡館裏面想。
-------------------------------------------------------------------------------------------------------
這是我第一次做採訪,也是第一次寫稿。臨時接獲這項任務時,興奮、緊張,和擔心全部一擁而上,因為我真的很開心能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卻害怕才一天的時間是否能夠讓我做好準備。但是沒有時間讓我想東想西,先是必須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導演約時間,天知道我是拿著手機在庭院走了多少回又做了幾次深呼吸才將電話撥了出去,接通時聽到導演親切的聲音,頓時讓我安心不少,一切似乎順利了起來。約好時間後,開始上網蒐集資料,可是可用的資料並不如我想像的多,大部分都是重複的內容。就這樣,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從彰化搭車到台北,提早一個小時到的我,一直在幻想我們會用什麼方式相認。幻想果然是幻想,但幸運的是導演跟幻想的一樣好相處,乍見沈導演時,很驚訝他竟如此年輕,就像一個大男孩,即使跟我說他會跳Hip-Hop我也相信。沈導演的聲音有一點點低,說話方式沉穩內斂,而且有條理,所以採訪的過程並不辛苦。雖然會因為自己準備不夠而有點緊張,但基本上整個訪談是輕鬆愉快的。我很開心能夠藉此機會認識這樣一個好導演,也希望自己能夠像導演一樣能夠堅定的朝自己的夢想邁進。
-------------------------------------------------------------------------------------------------------
以上照片皆由王惠婷提供  
                               王惠婷攝影
沈可尚,1999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導演組。
早期作品「與山」除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更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正式競賽單元。緊接著的「噤聲三角」,也獲得金穗獎最佳實驗電影,及日本山形影展亞洲焦點單元,台北電影節等諸多影展的肯定。
在此之後投身業界,加入「十月影視」,在電視廣告片中擔任導演。
2002年,他開始關注紀錄片的領域,首部紀錄片「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沉默了」除參加加拿大HOT DOCS影展,在商業市場中發行亦獲佳績。
2003年,他在攝影上的表現開始被注目,「終身大事」一片獲得金鐘獎最佳攝影獎的提名。2004年擔任電影「神的孩子」攝影指導,再獲得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2006年紀錄片「賽鴿風雲」,是首批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監製,全球一百六十個國家播映的台灣紀錄片,除入圍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也獲金鐘獎最佳攝影提名;並榮獲金鐘獎非戲劇最佳導演。
現正拍攝紀錄片「野球孩子」;並籌拍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
資料來源:沈可尚導演
 個人得獎紀錄:
《阿ㄅㄧㄤˋ說話》
第二十五屆(1998)學生電影金獅獎首獎
1998台北電影獎非商業類影片最佳劇情片提名
《與山》
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八十七年度優良創作短片輔導金補助
第二十六屆(1999)學生電影金獅獎首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1999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最佳劇情片
第三十六屆(1999)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
第五十二屆(1999)坎城影展電影根基(CineFoundation)單元競賽
1999布魯塞爾世界獨立短片及錄影帶影展
2000法國克萊蒙-費杭短片電影節
第二十三屆(2000)金穗獎優等短片
《噤聲三角》
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實驗類提名
第二十五屆(2001)香港電影節觀摩
第二十四屆(2001)金穗獎最佳實驗短片
第三十八屆(200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與「流離島影」共同入圍)
2001山形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亞洲單元觀摩
《終身大事》
民國92年電視金鐘獎攝影獎提名
《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沈默了》
2004法國巴黎國際民族誌影展 
 影片參展及得獎紀錄:
出品
年份
片名
影片參展及得獎紀錄
 
 
 
 
1999
 
 
 
 
與山
民國87年度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補助
1999第二十六屆學生電影金獅獎首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1999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最佳劇情片
1999第三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
1999第五十二屆坎城國際影展電影根基(CineFoundation)競賽
1999布魯塞爾世界獨立短片及錄影帶影展
2000法國克萊蒙-費杭短片電影節
2000第二十三屆金穗獎優等短片 
 
 
2000
 
 
向日葵的聲音
民國88年度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補助
2000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入圍
2000台北電影節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同志專題」觀摩
2000第八屆以色列國際學生電影節
2000巴西國際學生影展
2001兩岸四地學生電影錄像節 
2000
浮球
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紀錄類提名 
2000
誰來釣魚
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2001山形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亞洲單元觀摩
第十五屆(2001)瑞士佛瑞堡影展觀摩 
 
 
2000
 
 
噤聲三角
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實驗類提名
2001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節觀摩
2001第二十四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短片
2001第三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與「流離島影」共同入圍)
2001山形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亞洲單元觀摩 
 
 
2000
 
 
一張紙鈔
民國88年度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補助
2000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提名
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實驗類提名
2002第二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新電影與錄像觀摩單元 
2003
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沈默了
200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2004法國巴黎國際民族誌影展 
2004
神的孩子
2004第四十一屆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最佳創作短片提名及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其他作品:
1995
《一桌之隔》(導演、編劇,短片)
 
1996
《美的過火》、《未定》、《我愛台北客》、《阿偉》(配樂)
《沒有陽光的地下社會》(導演、編劇,紀錄片)
《破輪胎》(攝影助理)
 
1997
《阿ㄅㄧㄤˋ說話》(導演、編劇、剪接、配樂,短片)
《CAMERA MAN》(燈光,劇情短片)
《隧道》(音樂,實驗片)
 
1998
《游向大海的淡水魚》(導演、編劇,公視「我十七歲系列」)
《大補帖》(配樂,實驗片)
《知了》(配樂,實驗片)
1999
《與山》(導演、編劇、剪接,短片)
2000
《噤聲三角》(導演、編劇、攝影、錄音、剪接,流離島影系列:北方三島,紀錄片)
2003
《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沈默了》(與張翰合導,紀錄片)
《終身大事》(攝影,公視「人生劇展」)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網—電影工作者http://movie.gio.gov.tw/ct.asp?xItem=12483&ctNode=39
 
 商業廣告作品:
台灣大哥大在地生活全系列(北、桃竹苗、中、南、東台灣) ----《導演》
MASTER CARD 陳金鋒篇TVC ---- 《導演》
安麗 改變系列(科技新貴、家庭主婦、黑手篇、夢想清單篇) ---- 《導演》
安麗 紐崔來健康食品 鐵馬家庭環島篇 TVC ---- 《導演、攝影》
屈臣氏 羅志祥好朋友篇 ---- 《導演》
吉列 旅途愉快篇TVC ---- 《導演》 (2003亞洲4A廣告獎佳作)
2003賓士汽車形象廣告 傳遞篇TVC ---- 《執行導演》
普拿疼速效錠TVC 兩倍篇 ---- 《導演》
7-11 母親節蛋糕篇TVC ----《導演》
WHY & 1/2童裝 熊熊單槓篇TVC ---- 《導演》
陽光基金會形象廣告 工作的聲音篇TVC ---- 《導演》(2005華人年度最佳部落格影片)
肯德雞老雲南雞肉捲 表哥篇TVC ---- 《導演、攝影》
白蘭氏芝麻錠 男人篇 女人篇TVC ---- 《導演》
多芬洗面乳 張馨尹篇TVC ---- 《導演》
荷蘭銀行貴賓理財廣告 梵谷篇TVC ---- 《導演》
花王浴室魔術靈 情侶篇TVC ---- 《導演》
花王廚房魔術靈 少婦篇TVC ---- 《導演》
MOTOROLA 公車篇TVC ---- 《導演》
麥斯威爾咖啡廣告 舔奶泡篇TVC ---- 《導演》
黑嘉麗軟糖廣告 拖拖拉拉篇TVC ---- 《導演》
KIRIN BAR BEER 螃蟹篇TVC ---- 《導演》
台北銀行公益彩券廣告 馬路篇TVC ---- 《執行導演》
 音樂錄影帶:
五月天
恆心的恆心
MV 執行導演
林強
草蜢弄雞公
MV 導演
四分衛樂團
雨和眼淚
MV 導演
四分衛樂團
項鍊
MV 導演
四分衛樂團
魔毯
MV 導演
1976樂團
愛的鼓勵
MV 導演
骨肉皮樂團
我讓你
MV 導演
 非營利廣告電視戲劇報導性節目:
2006新聯陽建設北投十泉十美溫泉館 --- 《影像統籌》
2002 2004金枝演社【群蝶】亞洲巡迴多媒體 ---- 《導演》
水晶唱片 搖滾客音樂雜誌<島國電影拼貼>DVD ---- 《導演》
東森新聞台 台北閱讀城 ---- 《導演》
東森新聞台 台北地下城 ---- 《導演》
公共電視台 我十七歲系列 游向大海的淡水魚 ---- 《導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an Pixnet-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